大幕开启!“创意沈阳”来了!
去年12月,省委、省政府交给沈阳市一项重要的历史任务:建设区域性文化创意中心。今年年初,市委十三届三次全会提出了建设“一枢纽四中心”的战略目标,其中,建设区域性文化创意中心成为重要内容之一,并写入了市政府工作报告。
如今,沈阳建设区域性文化创意中心
“路线图”已明晰
未来,沈阳将围绕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和国际文化旅游城市的目标,立足于充分挖掘和发挥文化产业在推动产业融合、加速产城融合、优化区域发展布局、参与区域文化经济角力及实现社会包容性发展等方面的特点和优势,秉承以人为本、延续文脉、创意融入和可持续发展理念,以创新创造为驱动,紧扣“设计、生产、消费、传播”四大环节,促进“文化+”深度融合,围绕彰显“文化沈阳、历史沈阳、山水沈阳”特色,构建文化多样、包容开放、充满活力、宜居宜业、令人向往的“创意沈阳”。
三大中心引领
文创内容生产中心
发挥沈阳在创意设计、创作人才、科技支撑等方面的优势,构建以内容为核心的文化创意生产体系,实现优秀原创文化产品在本地生产,推出一批在区域局域具有影响力的精品力作、良品美器。
文创产业融合中心
推动文化创意与科技、工业、农业、体育、商贸等产业深度融合,形成高水平、深层次、宽领域的多元化“文化+”产业格局,培育壮大新业态、新模式、新经济,不断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、竞争优势。
文创休闲体验中心
将创意植入历史文化、城市建设、产业发展和人居生活,丰富沈阳城市休闲体验要素,推出一批城市文化创意地标、创意亮化区、创意公园、创意社区、街路、乡村、小镇、绿道、建筑、景区、园区,提升城市品质。
推动“文化沈阳、历史沈阳、山水沈阳”特色精准落地,因地制宜,重塑文化地理,构建“一轴引领”“一核驱动”“四带延展”“百点聚集”的全域文创发展新格局,推动文创产业集群化、特色化、差异化发展。
构建“一轴”为线、“五区”为珠的格局,即以青年大街为主轴线,向南北延展,串联沈北新区、皇姑区、沈河区、和平区、浑南区,重点布局文化演艺、商贸会展、创意设计、体育娱乐、数字科技、现代传媒、时尚休闲等业态。
以和平区、沈河区、铁西区、皇姑区、大东区为核心,打造历史文化、工业文化、民族民俗文化、红色文化的“沈阳印记”,形成“一宫两陵”世界文化遗产品牌、“城市工业博物馆”品牌、“关东民俗文化”品牌、“抗战联线”品牌。
百里运河——以园林化、艺术化理念建设特色景观,提升振兴园、秋锦园、将军园、共青园、春晓园、滂江园、黎明园、新乐园等,彰显其城市内河形象,成为市民美好生活打卡地。
坚持高标准规划建设和融合式改造提升发展思路,形成一批集聚效应明显的都市文化创意平台,到2025年,全市共计规划建成100个具有人文、历史、形态、功能特色的重现沈阳文化肌理的文创示范园区、文创村镇、街区、文创空间。
百馆之城,百座书屋。到2023年,全市博物馆、纪念馆、美术馆等达到100家;2021年建设超过100个城市书屋;创新打造一批智慧书屋、书房、博物馆、文化馆、图书馆,彰显古都风貌、现代精神、文化特质。
美好人居,美丽夜景。创意打造一批园林式滨河公园(袖珍公园、口袋公园),形成一批公共座椅、建筑挑檐、遮阳棚、雨棚等设施完善的友好示范街道,将青年大街文创轴、浑河两岸、盛京皇城、老北市打造成美丽夜景示范项目。
百座园区,百个品牌。大力发展文化创意设计、现代文化传媒、数字文创、文化演艺、工艺美术、文化休闲体验、文创会展、文创装备制造等8大产业,推进全产业链建设;大力发展“文化+”融合新业态,打造旅游名城、赛事名城、美食之都、艺术之都、会展之都、书香之城。
到2025年,利用历史建筑、老旧厂房、楼宇等规划建设文创创意、数字文化为核心的100个文创产业园区,推动莫子山主题雕塑公园(二期)、中晨电影小镇、熙古里文化休闲小镇铁西工业遗址公园等120个项目,推出10个美食品牌、10条文创街区、10个文创小镇,5个文创商圈、10个文创综合体、10条夜文化街区、50处文化消费打卡地,100种“盛京礼物”。
美誉提升,素养提升。“文化沈阳、历史沈阳、山水沈阳”成为城市建设新理念,“传奇盛京 品味沈阳”美誉度不断提升,全面参与文化创意热情不断提升,一批人民设计师脱颖而出,文创人才、文创工作室、工艺美术大师队伍壮大,对外交流活跃,历史与时尚相融合的城市文态基本形成,国际文化旅游城市的影响力显著提升。
左右滑动浏览海报
关注“沈阳发布”微信公众号,在聊天对话框内回复关键词,即可查询以下内容:
1.回复【核酸】查看最新沈阳市具有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资质医疗机构名单2.回复【疫苗】查看沈阳新冠疫苗接种单位名单3.回复【离沈】查看最新离沈疫情防控要求4.回复【中风险】查看沈阳最新中风险地区5.回复【发热】查看沈阳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名单及联系电话6.回复【消费券】查看沈阳文体消费券领取攻略7.回复【美图】看看沈阳春夏秋冬有多惊艳
END
沈阳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
记者:刘海搏
摄影:张文魁、李浩、孙佳妮
美术设计:夏爽
编辑:张一弛
运维支持:沈阳日报社新媒体中心(沈阳网)